入伏后,天气像个大蒸笼,外头暑气蒸腾,屋里空调一吹又凉飕飕。
这种忽热忽冷、湿气缠身的日子,普通人都觉得难受,肌营养不良患者更是如临大敌 —— 肢体乏力感加重,肌肉酸胀、活动费劲接踵而至。
其实,伏天的暑热、湿邪和寒邪,正是肌营养不良不适加重的 “帮凶”。这时候调护得当,不仅能安稳过伏,还能为秋冬缓解身体不适打下基础。给肌营养不良患者提些建议,照着做准没错!
忌猛吹空调 + 贪凉饮冷 —— 寒湿伤脾,肌肉失滋养
伏天阳气外发,体表毛孔张开,而肌营养不良患者多有脾肾亏虚,本就容易受外邪影响。空调冷风直吹,寒邪侵袭身体,会让肌肉酸胀、肢体发沉的感觉加重;冰镇饮料、生冷瓜果更是 “雪上加霜”,寒湿会损伤脾胃功能,导致气血生成不足,肌肉失去濡养,乏力感更明显。
展开剩余60%建议:空调温度别低于 26℃,避免冷风直吹四肢;冰饮换成温温的莲子山药粥或小米粥,既能健脾祛湿,又能补充能量。
忌熬夜耗神 + 情绪焦虑 —— 气血暗耗,肢体更乏力
中医认为,肌营养不良多与 “脾肾亏虚”“气血不足” 相关。伏天暑热易让人失眠熬夜,这会进一步耗伤气血,让肌肉得不到足够滋养,肢体乏力加重;情绪焦虑则会影响脾胃功能,加重气血生成不足的问题,形成恶性循环。
建议:尽量 22 点半前入睡,保证气血得以恢复;睡前可以轻轻按揉腿部肌肉,帮助放松。日常多和家人聊天解闷,避免焦虑情绪堆积。
忌久坐不动 + 过度劳累 —— 筋脉滞涩,体能易透支
伏天暑热让人懒得动,但久坐会让气血运行变慢,肌肉得不到活动,僵硬感加重;可如果强行做剧烈运动、过度劳累,又会超出身体承受能力,耗伤本就不足的气血,反而让乏力感加剧。
建议:每天清晨或傍晚气温凉爽时,做些温和的活动(如坐姿抬腿、手臂屈伸),每次 10 分钟左右,帮助气血流通。久坐半小时后起身站一站、活动下四肢,避免肌肉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。
发布于:北京市蚂蚁配资-股票杠杆网址-线上配资网站-大庆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