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增广贤文》:
原文:结交须胜己,似我不如无。但看三五日,相见不如初。人情似水分高下,世事如云任卷舒。会说说都市,不会说说屋里。
文/爱萍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好的人,如果各方面都不如自己,这样的朋友还不如没有。与人交往不要只看最初见面的那一刻表现,要看他长期的所作所为。人的情意像水一样分有高下,不必过多计较,世上的事就像浮云一样,任凭它变化形状。会说话的人讲的是可以拓宽视野的事情,不会说话的人讲的是家长里短的琐事。
正所谓:人情如水 智慧如光
古语有云:“结交须胜己,似我不如无。”道尽择友真谛;“人情似水分高下,世事如云任卷舒”,又点透世事人情之浮沉。这几句古语如明镜高悬,照映着人际交往中的冷暖起伏与言谈分寸。
多少人在浮沉中迷失,又有多少人在清醒中领悟:唯有择高士为友,以智慧洞察世情,以审慎驾驭言语,方能在如水的世情中持守内心的礁石。
图片
回望春秋时期,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,便是“结交须胜己”这一古训最璀璨的注脚。
当管仲与鲍叔牙共同经商分利时,管仲常常私下多取,鲍叔牙非但不怒,反而体恤道:“管仲非贪,家贫亲老,实不得已也。”
后来管仲在战场上多次退缩不前,鲍叔牙依然深知其意:“非怯懦也,家中有老母待养,需存身以奉养慈亲。”
当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被囚受辱时,鲍叔牙更是挺身而出,力荐这位曾几度陷自己于危难的朋友。他对齐桓公说:“若君仅欲治理齐国,有臣与高傒足矣;若欲称霸天下,则非管仲不可!”
鲍叔牙的每一次理解与担当,皆是其胸襟与识见远超管仲的明证。管仲的才华如利刃出鞘,锋芒毕露,而鲍叔牙的德行与气度,则如浑厚大地,默默承载并托举着这份锋芒。
管仲亦曾慨叹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这高山流水般的情谊,成就了齐国的霸业,也印证了《周易》所言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——唯有择胜己者为伍,人生方得超越庸常的波澜壮阔。
然而世事如流,人情亦如水般高低难测。北宋文豪苏轼的命运,正是“人情似水分高下,世事如云任卷舒”的凄凉写照。
图片
当苏轼身居高位,名满天下之际,京城上下无不争睹风采,门庭若市,众人皆以结识他为荣。可一旦“乌台诗案”骤起,苏轼身陷囹圄,命悬一线,往日那些笑脸相迎的“知交”们瞬间如潮水退去,避之唯恐不及。
当他侥幸免死,戴着枷锁被押离汴京,贬往黄州途中,竟有不明事理的孩童沿街拍手笑闹,追随这狼狈的“罪官”队伍。人情冷暖,落差如云泥。
黄州五年,苏轼在东坡荒地躬耕自食,在赤壁矶头观水问月。昔日的繁华与当下的萧索,犹如云卷云舒般流转无定。
正是这巨大的人生落差,使他得以在“寂寂东坡一病翁”的孤清中,淬炼出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旷达哲思。
白居易“行路难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间”的叹息,在苏轼身上得到了最沉重的回响与最透彻的超越。世事浮沉如云,人心高低似水,唯自心的天空澄澈,方能在无常变幻中安顿灵魂。
至于“会说说都市,不会说说屋里”,则警示着言语的分寸与智慧。
图片
古时魏国大臣庞葱深知众口铄金,借“三人成虎”之喻提醒魏王勿信谗言,却终究未能逃过被离间的命运。
言语如刀,可兴邦亦可覆舟;而会说话者,必懂得言之有物、言之有度,择时择地择人而发。言谈若如浮云无根,则无益于己,亦可能惑乱他人,如《礼记·缁衣》所警:“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,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。”
当今社会,信息如洪流奔涌,人际网络也是空前繁复,“结交须胜己”的箴言尤显珍贵。我们应结交那些德行、智慧或能力上令我们由衷钦佩的“胜己”之人,以提高我们自身的认知。如孔子所言“友直,友谅,友多闻”,而非沉溺于相互吹捧的平庸泡沫中。
“人情似水”的常态提醒我们,面对世情冷暖需有苏轼般的豁达通透,不因顺境时的门庭若市而迷失,也不为逆境中的世态炎凉所摧垮。
至于言语之道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我们当自觉锤炼“会说说都市”的见识与表达力,更需拥有“不会说说屋里”的审慎与克制。赫拉利在《今日简史》中警示:“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,最稀缺的是理解与判断力。”
择友当如鲍叔牙之待管仲,在更高的德行与格局中成就彼此;体察人情当如苏轼黄州之悟,在云水翻覆中守护内心澄明;言语表达则需如古训所示,既要有“都市”的视野与格局,也要有“屋里”的审慎与真诚。
世事如云,卷舒有时;人情似水,高低自现。唯以智慧为舟,以德行为帆,以审慎为舵,方能在这流动的世界中,驶向那坚实而光明的彼岸。超越性的价值在尘世浊流中愈发闪耀,引领我们在喧嚣中辨识真声,在浮沉中安顿身心。
图片
我是爱萍,关注我#公众号:星儿爱读书,一起品读一本好书,顺境时给你清醒 ,迷茫时给你希望,挫折时给你信心 ,追梦时给你力量 。让我们以书籍为灯塔 ,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 ,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蚂蚁配资-股票杠杆网址-线上配资网站-大庆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